穿汉服,行汉礼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以衣冠文物标榜国家文明的特色,举世所无。中国人的治国方略,经过诸子百家的争鸣与论辨,最终走上礼治的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礼乐文明有所了解。汉代礼仪包括立容,坐容,行礼,迎宾,宴请。立容: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坐容: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行礼:女子右手压左手,男子左手压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迎宾: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
汉式开笔礼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俗称“破蒙”。学童在开学第一天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古时,儿童在入学前,首先要行开笔礼,作为少儿将要进入学习阶段的重要纪念仪式,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让孩子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寄托了人们对孩子“勤奋读书,聪明伶俐”的企盼。礼仪开始之后,学子们照着老师的引导,十分认真地完成了奉茶礼、正衣冠、朱砂开智、击鼓明智、诵读经典、启蒙描红、礼谢亲师、启蒙训导、赠书送礼等礼仪。老师手把手教孩子写下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字,寓意以后要开始读书写字,并做一个正直的人。最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齐声学读《弟子规》,为开笔礼画上圆满的句号。

汉式成人礼
汉城湖景区还原原汁原味的体验汉文化的精髓,体会成长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仪式结束后,学生能够借助汉代礼仪的学习,进一步激发青年人树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助力文化发展,发扬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观“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结合地理课教学,让学生开启一场奇幻的水保之旅。通过全方位、多视角、高科技、声光电等方式再现水土流失场景,使学生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立志做保护大自然的小主人。
参观“大风阁丝绸之路博物馆”:结合历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及沿途发生的故事,感受丝路开拓的伟大和艰辛,认识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开展“我所了解的张骞”故事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体验陶艺制作:在280平米的汉陶吧,熟悉陶艺制作流程,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下一步还将计划开发汉砖制作、瓦当拓片等适合研学团的互动体验项目。
参观大风阁博物馆:看历史视频资料《天汉长安》,了解汉代演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