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学技术馆是隶属于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公益性科普教育设施,是我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科普阵地,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公众求知、探索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现有建筑面积9770平方米,使用面积6100平方米,其中展教面积4736平方米。
利用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组成的“三馆一车”现代科技馆业务建设体系,开展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和科普实践是陕西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这些教育形式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创新思想为目的,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研学活动主题
“时空穿梭·科学探秘”
目标:通过沉浸式科技体验、互动实验与主题科普剧,激发学生对天文、物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团队协作与实践能力,打造科技馆研学教育品牌。
对象:小学生研学团队(每场12-20人)
时间:(上午场)9:00-12:00;(下午场)13:40-17:00
研学活动流程(以上午场为例)
9:00-10:25 | 科学探索之旅:科技馆展厅深度体验(展教人员讲解)
一展区:趣味科学实验室
内容:通过互动实验装置(如磁悬浮、光学迷宫、声波共振等),直观感受物理、化学的基础原理。
二展区:未来飞行器与航天技术
内容:模拟飞行器操作、空气动力学实验,体验航天器设计原理。
三展区:人工智能实验室
内容:近距离接触AI机器人、编程互动装置,了解机器学习与智能控制。
四展区:未来生活体验站
内容:虚拟现实(VR)太空漫游、智能家居系统操作,感受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10:30-11:10 | 沉浸式科普剧:《穿越时空的地球之旅》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还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麦哲伦航海等场景,串联地球形状探索的历史。融入互动问答与观众投票,决定剧情分支(如“是否冒险穿越风暴”)。观剧前发放“科学任务卡”,学生需在剧中寻找与地球形状、天体运行相关的线索。观剧后设置问答挑战,答对者可获得“科学小达人”徽章。
11:20-12:00 | 科学主题探究活动
“日地月系统·宇宙的奥秘”
活动设计:
实验1:模拟日地月系统:使用模型或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行轨迹,帮助孩子们理解三者的相对运动和位置关系。
实验2:日食模拟实验:通过灯光、地球模型和月球模型,模拟日食的形成过程,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日食的原理。
实验3:月相变化观察:通过月相模型或天文观测,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月相的变化,理解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规律。
知识目标:
了解太阳、地球、月球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理解日食和流星现象的形成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孩子们对天文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培养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普剧+科普主题探究活动
科普剧简介:
科普舞台剧《穿越时空的地球之旅》是一部以科学探索为主题的儿童剧,讲述了两个小朋友辰辰和丁丁在虚拟现实世界中与星星博士一起穿越时空,探索地球形状真相的故事。他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到古希腊,与亚里士多德对话,了解地球是圆的科学依据;随后,他们又穿越到麦哲伦的时代,与麦哲伦船长一起经历环球航行的冒险,亲身体验了航海中的风暴、坏血病等挑战,最终见证了麦哲伦船队成功绕地球一周的历史壮举。通过这次穿越之旅,辰辰和丁丁不仅学到了关于地球形状的科学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探险家们的勇敢与坚持。
教育意义:
1、科学探索精神:故事通过星星博士和麦哲伦船长的冒险,向孩子们传递了科学探索的重要性。无论是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测地球的形状,还是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都展示了人类如何通过观察、实验和冒险来揭开自然界的奥秘。
2、勇敢面对未知:麦哲伦船长的航海冒险展示了探险家们面对未知时的勇气和决心。故事鼓励孩子们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不要害怕,勇敢探索,才能发现更多的真相。
3、团队合作与坚持:麦哲伦船队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船长的领导,还依赖于全体船员的团结合作和坚持不懈。故事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坚持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坚持到底。
4、科学知识的普及:故事中穿插了许多科学实验和知识,如风的成因、静电现象、特斯拉线圈等,帮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5、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通过穿越时空的方式,故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让孩子们了解到人类探索地球和宇宙的历史进程,激发他们对未来探索的兴趣和憧憬。
6、乐观与好奇心:星星博士的口头禅“万物皆有可能”和“探索无止境”体现了乐观和好奇心的力量。故事鼓励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提出新的想法,并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科普主题探究活动
为了增强科普剧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提升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树立品牌形象,我们将围绕科普剧中的角色特征,设计12个不同主题的科普实验活动,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这些实验活动将结合研学教育理念,通过互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小观众们在参与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每场科普剧表演结束后,我们将同步开放12-20个科普实验活动的参与名额。观众可以通过参与实验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剧中科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互动体验。这些实验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还能通过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主题化实验设计:根据科普剧中的角色和情节,设计12个不同主题的科普实验活动。
星星博士的宇宙探索:通过模拟太阳系模型、行星轨道实验等,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奥秘。
麦哲伦的航海冒险:通过制作简易指南针、模拟洋流实验等,让孩子们体验航海中的科学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月食实验:通过模拟月食现象,帮助孩子们理解地球的形状。
特斯拉的电力奇迹:通过静电实验、特斯拉线圈演示等,让孩子们感受电的神奇。
研学教育结合:每个实验活动都将结合研学教育理念,注重知识传递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通过问题引导、动手实验、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众通过角色扮演,与老师互动问答,并和周围同学讨论剧情,决定剧情走向。另外自己动手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拍照留念,并可以带走自己的实验作品。
故事导入-角色扮演-集体讨论-动手实验-得出结论-活动延伸-项目式迁移-拍照留念
陕西科技馆科学工作室分为七间工作室,分别是:生命科学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印染工作室、化学工作室、通用技能工作室、创意组合工作室、科学实验室。科学工作室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科技创新、科学探究、技术创意、动手制作等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普平台。科学工作室不仅能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为青少年的多元化学习奠定基础。
陶艺工作室以泥为材料,通过揉、捏、拉、搓等手法,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陶艺的制作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印染工作室
通过印染课程感受天然矿物到现代染料的转变,织物从画花、绣花、提花到手工印花的历史变迁。
印染工作室
通过印染课程感受天然矿物到现代染料的转变,织物从画花、绣花、提花到手工印花的历史变迁。
化学工作室
化学工作室以培养兴趣为中心,配备完整的化学仪器、化学试剂等。结合新课程要求,开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式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生命科学工作室
生命科学研究过去和现在的所有形式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病毒和细菌,单细胞生物甚至细胞。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生命科学的场所和机会。
创意工作室
秉持着做中学的理念,用创意组合拼装教具、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发挥出天生的创意力和想象力。
趣味科学实验结合STEAM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历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基本的科学技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