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院位于灞河西岸,总建筑面积约15.7万平方米,其规划功能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及相关配套于一体,是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的文化综合体。
长安书院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外观犹如一本打开的书卷,书香竹影,写意长安,使建筑得以与开阔的水岸相连接。书院内部空间设计强调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交融,以“文化峡谷,源远流长”为题,通过一条蜿蜒的知识峡谷贯穿建筑,将中轴绿化与滨河景观相连通,使环境景观自然地渗透入室内,为读者提供最佳的阅览体验。
长安书院作为西安市图书馆的新馆区,将成为面向新时代的大型公共图书馆,与即将改扩建为西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图书馆形成“一馆两舍”格局。书院内设有信息藏储流通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讲座论坛服务中心、展览服务中心和文化休闲服务中心等六大主要功能区,旨在打造公共服务空间、城市智库、市民会客厅、文化交流平台和激发创意场所。
在建设进度方面,长安书院项目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书院内的图书馆面积约7.6万平方米,其中公益图书馆共5.3万平方米,阅读新空间共2.3万平方米。随着长安书院的建成投用,以及西安图书馆旧馆的改扩建完成,西安将再添两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这不仅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功能,还将为区域城市界面带来前所未有的焕新。
长安书院建筑主体由A、B、C、D四栋相对独立但内部连通的建筑组成,其中,C栋由西安图书馆入驻,具备公共图书馆服务、文献存储集散,多媒体、线上网络图书馆,公益讲座、展览及读者互动体验等多种服务功能。日可接待读者1.5万人次。D栋为“阅读+”空间,作为西安图书馆功能的有益补充和完善,“阅读+”与图书馆形成动静结合,满足读者品质化、多样化的文化体验需求。
西安图书馆新馆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总藏书量约3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同时,新馆加强了专题文献配置,聚焦周秦汉唐文化、秦岭生态文化、黄河文化及西安地方文献的补充,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完善馆藏体系方面更进一步。
西安图书馆新馆主要包括18个功能区。其中,C栋负一层设置书库、天禄苑(包含天禄书房、天禄研阁、天禄藏珍、天禄学坊、天禄讲堂);一层包含接待大厅、少儿服务区、无障碍服务空间、展厅;二层包含报纸阅览区、期刊借阅区、中文图书借阅区;三层为中文图书借阅区、自修区;四层为西安文脉,主要藏存西安特色文献;五层为多元文化交流空间;D栋四层为数字阅读空间。
在数字化服务方面,西安图书馆新馆更是走在了前列。记者在新馆看到,一系列前沿的高科技设备正处于紧张而有序的调试阶段,为即将到来的开馆做足准备。导览机器人四处行走,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功能区划和服务;数字可视化系统大屏则实时呈现图书流通量、阅读排行榜、读者到馆人数等多种数据。此外,新馆还实现了全市13个区县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通借通还,并与市域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
除了图书馆,在D馆“阅读+”一层北区是新华书店,图书分布为新华主题区、新华荐选区、自然科学区、经济管理区、社科人文区、文学艺术区、精品文创区、咖啡生活区等。
一层南区为西安古旧书店,分为古籍博物馆、古籍修复展示区、线装文创台等。古旧书店作为长安书院新华书店的一个重要文化组成部分,设置了古籍修复讲座、非遗手作体验区、古籍拍卖区、以及拥有1.8万藏书的古籍展览馆。
长安书院还设置了《永恒的传奇·守卫秦陵》《长征·四渡赤水》全感沉浸剧场VR体验区、出版文化体验区、文创空间及研学服务配套区等板块,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此外,新馆还集合了西安老字号餐饮、茶文化体验馆以及文化大讲堂等,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
长安书院的开放将大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西安公共文化发展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