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什么是日晷
日晷(guǐ )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日晷的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它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在北半球,人们发现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不同的时间对应每天不同的时刻。日晷能够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甚至能显示节气和月份。然而,日晷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它笨重且在阴天和晚上无法使用。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类型。赤道式日汷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其晷面为赤道面,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在晷盘的北面和南面。
日晷计时的原理
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其最重要的作用是确定南北方向。由于晷面平行于赤道面,这样,指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指针一般为铜质,垂直穿过晷面,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但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什么是日晷制作研学活动
就是利用日晷计时的原理,用我们开发好的器材,制作一个日晷计时的装置
日晷计时研学基地 - 时间科学馆介绍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前身为陕西天文台,是以时间频率研究、授时服务为主,同时开展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日地关系、天体力学、人造卫星观测与研究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
2016年10月15日,为积极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论述,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设计建设,是国内首个以时间科学为主题,一座致力于科学普及和时间科学研究的的科普展览馆。
国家授时中心是我国标准时间产生,保持和发播的职能部门。时间科学馆作为国家授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使命。
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关于时间的科学知识,如时间的测量、时间的计算等,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加对科学的理解。
通过参观和学习,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并且可以训练科学思维的方式。
走进时间科学馆,共同感受时间的魅力,深入探索时间带给您的无穷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