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是国内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古城的地标之一,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西安的鼓楼,原先在西边的广济街上,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在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将钟楼迁徙到了鼓楼东边,今天的位置。
认识景云钟
景云钟铭文可知景云钟是为景龙观特别铸造的。景龙观是盛唐时期最重要的皇家道观之一,由长宁公主宅第改建而成。长宁公主为唐中宗和韦后所生,韦后当政期间,公主倚势兼并多所宅第、场地甚至官衙。《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记载:“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交。又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卫故营合为宅,右属都城,左俯大道,作三重楼以冯观,筑山浚池。帝及后数临幸,置酒赋诗。又并坊西隙地广鞠场。”1又据唐人韦述《两京新记》记载:“崇仁坊西南隅,景龙观,本长宁公主宅,既承恩,盛加雕饰,朱楼绮阁,一时胜绝。又有山池别院,山谷亏蔽,势若自然。中宗及韦庶人数游与此第,留连弥日,赋诗饮宴,上官昭容操翰于亭子柱上写之。韦氏败,公主随夫为外官,初欲出卖,木石当二千万,山池别馆仍不为数。遂奏为观,请以中宗年号为名。词人名士,竞入游赏。”2可以想见长宁公主的宅第应是一处占地面积颇大的园林式豪华别墅。
崇仁坊地处唐长安城的繁华地带(今西安市东大街以南、开通巷以东一带),“北街当皇城之景风门,与尚书省选院最相近,又与东市相连。按选人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此。因是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3
由于是公主舍宅为观,景龙观里自然是保留了原来的山池树木、亭台楼阁和名贵花草等。这种环境幽雅又有皇家故事的道观无疑会吸引大批“词人名士”和普通大众前来游赏。开元三年(715),名士苏颋为才子裴耀卿饯行作诗《景龙观送裴士曹》:“昔日常闻公主第,今时变作列仙家。池旁坐客穿丛蓧,树下游人扫落花。雨雪长疑向函谷,山泉直似到流沙。君还洛邑分明记,此处同来阅岁华。”4两人惜别的场所就选在了环境清雅优美的景龙观,这样一来,本是公主私密空间的景龙观成为一个闲暇休憩的大众空间。
景龙观不仅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有显要的政治地位,从观名的修定、观主的选任以及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等等,都可以感受到景龙观持续受到李唐皇室的特殊关照,尤其是在唐玄宗时道教发展的巅峰期。
唐朝不少学养精深的道教领袖曾奉敕在景龙观修行或主持道观事务。“景云二年,天台道士司马承祯被召,止于此观。”5“睿宗继位,称(叶)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依旧为道士,止于京师之景龙观。”6《张探玄碑》记载碑主张探玄“开元初,补西京景龙观大德,恩诏供奉”7。《云阜山申仙翁传》载“仙翁姓申,名泰芝,字广祥,家世洛阳人……帝(玄宗)称为仙翁,赐号大国师,敕旨住持玄真观事。许其出入禁廷,主领玄教”8。“(开元)九年三月,置石柱于景龙观,令天台道士司马承祯依蔡邕石柱三体书写老子《道德经》。”9“开元廿三年太岁乙亥九月丙辰朔十七日丁巳,于河南府大弘道观,敕随驾修祁禳保护功德院,奉为开元神武皇帝写一切经,用斯福力,保国宁民。经生许子颙写,修功德院法师蔡茂宗初校,京景龙观上座李崇一再校,使京景龙观大德丁政观三校。”10天宝十三年(754),唐玄宗尊“睿宗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把原本以中宗年号命名的景龙观改为以睿宗谥号命名,景龙观随之改名玄真观。
唐朝有在帝后的忌日“行香”的规定。“凡国忌日两京定大观、寺各二散斋,诸道士、女道士及僧尼,皆集于斋所,京文武五品已上与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以退。”11代宗大历七年(772)四月,先天观道士、检校殿中监申甫上言,“玄真观、开元观、望天观并载先帝圣谥,请至讳日各于其观行香。从之。12唐武宗会昌年间颁布在道观开设俗讲这种受民众喜欢的形式,用以教化。“会昌元年正月,敕开讲道教,左街令敕新从剑南道召太清宫内供奉矩令费,于玄真观(景龙观)讲《南华》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