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Qinqiang Opera),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陕西,古称“秦”,诞生于秦的音乐便称为“秦腔”,又称“秦声”。从秦声到秦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陕西地区的先民从生产、生活乃至军事活动中提炼形成的乐舞,成为了国家祭祀活动和礼仪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朝的强盛使得戏曲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百戏”。唐朝的乐舞艺术包容开放,经过宋明时期的发展,清朝的秦腔艺术到达了顶峰,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了新型剧社—陕西易俗社(后改为西安易俗社)。
博物馆展馆总共3层,藏品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民国时期,时间跨度5000年。
馆内有历代历史文物、古代书画、古戏剧本、皮影、戏剧道具、木版年画、剪纸、石雕等文物及珍贵艺术品数千件
有历代的历史文物、古代书画、古戏剧本、木板年画、剪纸等珍贵艺术品。
包括千年前的坐式、立式乐舞俑,老剧本,留声机,老胶片,老式电影机,录音机,DVD等等。
从历史演变到剧本创作,从脸谱服饰到各个时期的名家名唱段,应有尽有、一览无余,仿佛一段秦腔千年咏叹调,将秦腔的历史脉络,完整而细致地梳理出来。
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
梨园的乐师李龟年,陕西民间艺人,他所作的《秦王破阵乐》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
清乾隆时,秦腔名角魏长生自蜀入京,以动人的腔调、通俗的词句、精湛的演技轰动京城,
如今京剧的西皮流水唱段就来自于秦腔。
秦腔可分为东西两路:西路流入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
秦腔向外曾流行至京、津、冀、鲁、豫、皖、浙、赣、湘、鄂、粤、桂、川、滇、青、宁、新、藏等省区。1949年后还传至台湾,域外远达吉尔吉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