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是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森林覆盖率高达 93%,夏季平均气温21°℃,海拔 1000-2802米,有着“秦岭主脊,终南之冠”之称。公园内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5万个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海拔1000--2802米,总面积2123公顷,距西安42公里,秦岭长隧穿腹而过,S102省道直达公园门口。其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是都市人休闲的好去处。
牛背梁,秦岭东段最高峰,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景区内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开展科学研究、生态环境教育、教学实习的较好基地。自2012 年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后, 相继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其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罕见的石林景造就了这里中国少有的景观多样性与独特性汇聚一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022年4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科学技术厅拟推荐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课程目标:贴近自然 、了解生态
价值体现
1. 能主动分享本次研学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通过活 动体验,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
2.认识、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了解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分类,了解影响绿 色植物生长的外界环境因素,明白绿色植物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 热爱自然、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程内容
自然探秘:山水小课堂,了解植物的分类及特色,寄情山水,幽林诗话。 实践课程:叶脉踏染 木耳种植 石头彩绘 五感引导图
问题解决
1. 能围绕分辨森林的绿色植物以及绿色植物生长形态的影响因素,提出 自己感兴趣且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 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并形成对问题的近一步解释;
2. 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形成 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体验南北地理、气候、水系等,探索自然中的奥秘,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知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识森林生态系统与淡水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特色1 领略秦岭不同的高山、峡谷风光;
特色2 登上秦岭主脊感受一脚踏南北的豪爽;
特色3 登牛背,观赏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带;
特色4 攀登终南之冠,感受北望长安的博大豪壮;
特色5 观世纪冰川,感受自然之神奇;
特色6 登牛背、寻国宝羚牛踪迹、观万亩草甸;
特色7 赏杜鹃、嗅花香、听鸟语,享受自然之美。
行程安排
10:00到达牛背梁森林公园研学基地
10:00-10:30 开营仪式 牛背梁生态广场 1、集合整队、拍大合影 2、基地概况和研学行程介绍 3、安全强调 30分钟
10:30-11:10 自然探秘, 山水小课堂 羚牛谷(检票口-盘古苑) 秦岭动植物科普讲解 40分钟
11:10-11:40 实践课程 盘古苑 开展实践课一 30分钟
11:40-12:30 自然探秘, 山水小课堂 羚牛谷(盘古苑-猎月坪) 讲解员带队 40分钟
12:30-13:30 午餐、休息 猎月坪 自带或盒饭 60分钟
13:30-14:00 实践课程 猎月坪 开展实践课二 30分钟
14:00-14:30 成果展示 猎月坪 学生创意分享 30分钟
14:30-16:00 返程 羚牛谷(猎月坪—停车场) 猎月坪返回停车场 90分钟
说明:部分课程根据天气、人数进行前后调整
探究原生态自然,探究丰富的动物,植物,生物等。体验南北地理,气候,水系等,走进牛背梁,以秦岭为课堂,积极探索自然中的奥秘,在旅行中去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知牛背梁森林公园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识森林生态系统与淡水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大自然中强健体魄,探索发现,学习知识,助长灵性。
自然探秘:山水小课堂
一、植物的分类
1、根据茎的生长不同形态我们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
乔木:树身高大,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且通常高 达六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我们称为乔木。乔木按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 常绿乔木。
灌木: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6 米,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都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 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 如刺柏。如果越冬时地面 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 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 则称为“半灌木 ”。
草本:指茎内的木质部不发达,含木质化细胞少,支持力弱的植物。草本植 物体形一般都很矮小,寿命较短,茎干软弱,多数在生长季节终了时地上部分或整株植物体死亡。根据完成整个生活史的年限长短,分为一年生、二年 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藤本:藤本植物是指那些茎干细长,自身 不能直立生长,须依附他物而向上攀沿的 植物。藤本植物分布很广,大部分的藤本植物都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萌芽力。
2、根据种子形态,将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胚珠和种子都是裸露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种子外面没有果 皮包着,景区中常见的裸子植物包括松树、橡树、红豆杉、银杏树等。
被子植物:胚珠生在子房里,种子包在果实里,不露出来,比如我们景区 中常见的柳树、海棠树、紫荆、香椿、鸡爪槭等。
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走进自然和社会生活,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邮寄结合的教育形式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其深意蕴在于大自然和社会都成为课堂,使学校与自然、社会环境脉脉相通。
3、没有种子的它们
苔藓小可爱,不结种子,用孢子繁 殖,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没有真正的根 和维管束。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 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 沼泽地。
水中精灵藻是一种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但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叶状体植物。它繁 殖殖依靠特殊的营养枝,如黑顶藻的繁 殖枝,掉地后则独立生长为新的个体;或者依靠假根的繁殖方式,如海扇藻。藻类虽然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点 与苔薛植物相同。
古老植物蕨类,孢子体发达,有真 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大多数的蕨类 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根,通常为不定根, 形成须根状。茎,大多数为根茎状,旬 旬生长或横走。蕨类植物的叶多从根状 茎上长出。蕨类植物繁殖依靠叶子背面 黄色或者褐色孢子散落在各种潮湿的地 方进行繁殖,值得一提的是,蕨类植物 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群体,由于他 的古老性,是作为我们地质层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寄情山水,幽林诗话
来到山林间,静溫的自然总是让人心旷神恰,在领悟植物的差异后,不妨再 看看前人对山林的描写,感受文字与景结合的美,寄托于自然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淀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 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 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 是用“赋 ”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 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 耐人寻味。
题破山寺后神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神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窥此俱寂,但余钟磨音。
诗以题咏神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 写景 抒情,而意在言外。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欣赏这神 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通世无门的情怀
课堂互动交流学习
一、奇特的植物
经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又认识了不少新的植物,那在你的世界 里,你知道的最神奇的植物是什么呢?它又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 们小组间进行交流学习,然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
二、幽林诗话
静溫的山林,神奇的山水总是让人心旷神恰、流连忘返。古往今来 ,不少文人墨客往往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动人诗文。将你最喜欢的和 大家分享下吧!
三、五感绘森图
自然是一幅充满奥秘的画卷,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学生突破常规 视觉,用五感去感受森林公园,绘制出独特的地图。借由对自然声音、 气味、触感的深度感知,建立与环境的深厚情感,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最后,在创意分享环节,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升 表达能力,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
实践课程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 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 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 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 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研学旅行使生生、师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实现合作、协同成为可能。使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兴趣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通过生生、师生学习研究的主题或课题,学习、感知、体验,承担责任,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经验。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致力于为孩子们打造“没有围墙的教室”,从学生们踏上公园的游步道开始直到行程结束,研学贯穿于旅行的始终,孩子们可以以秦岭为课堂,积极探索自然中的奥秘,收获知识;在大自然中强健体魄,探索发现,助长灵性;在快乐的氛围中不断成长。
叶脉拓印
组织学生参与叶脉拓印活动,是一次将自然科学与艺术创作完美融 合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植物奥秘的同时,感受传统拓印工艺的魅 力。学生们通过亲手制作叶脉标本并进行拓印,深入了解植物叶脉的精 细结构,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作品,在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的碰撞 中,收获别样的知识与乐趣。也许这次经历,会成为某个学生探索植物 学或传统艺术领域的起点。
活动目标:
1、探索植物奥秘:通过制作叶脉标本,观察并了解叶脉的形态、 结构与功能,增长植物学知识。
2、传统技艺传承:学习并实践拓印工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 养对传统技艺的兴趣与热爱。
3、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叶脉制作与拓印的操作流程,锻炼动手能 力与手眼协调能力。
4、艺术审美熏陶:在拓印过程中,感受自然纹理与艺术表现的融 合,提升审美情趣。
5、成果展示交流:展示自己的叶脉拓印作品,分享制作心得,增 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柞水木耳种植
2020 年 4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柞水县金米村考察,称赞“小 木耳,大产业”。让柞水木耳名声鹊起。组织学生参与木耳种植,是一 场将理论知识与农事实践深度融合的探索之旅,让学生亲身领略农业生 产的魅力,在培育木耳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奇妙与成长的喜悦。学生 们从准备菌棒、调控环境到悉心照料木耳生长,全程参与,见证小木耳 从无到有的蜕变。这次体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种植技能,更能在 心中种下热爱农业、尊重劳动的种子,也许会开启某些学生探索农业科 学的大门。
活动目标:
1、农业科普:让学生研学实践木耳种植,让学生亲近自然与农业生产,了解木耳这种常见菌类的生长环境、种植流程,拓宽对生物多样性和农 业知识的认知。
2、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从准备种植材料、搭建种植环境到日常照料,学 生需亲自动手操作,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树立科学探究精神:在观察木耳生长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其生长变 化产生疑问,从而激发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4、增强责任感:负责木耳种植意味着要按时完成各项种植任务,这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石头彩绘
带领学生开展石头彩绘活动,是一场充满创意与艺术气息的奇妙 旅程,能让学生在质朴的石头上绽放想象之花,激发无限的艺术潜能。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赋予平凡石头独特的生命力,将大自然的馈赠 变成一件件饱含情感与创意的艺术品,使原本单调的石头成为记录美 好瞬间与独特想法的载体。这样的艺术创作体验,说不定会点燃某个 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之火。
活动目标:
1、激发艺术灵感:以石头为画布,突破传统绘画限制,挖掘学生的创 意与想象力,大胆尝试色彩与图案搭配。
2、艺术技巧提升:学习并运用不同绘画工具与技巧,提升对色彩、线 条、构图的把控能力。
3、审美能力培养:在创作与欣赏作品过程中,提高审美素养,学会发 现美、创造美。
4、耐心专注养成:细致的石头彩绘需要耐心与专注,帮助学生培养良 好的做事习惯。
5、作品展示分享:自信展示个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增进同学间的 交流与欣赏。
五感绘森图
组织学生通过五感探索绘制森林公园地图,是一个融合自然教育、 团队协作与创意表达的有趣项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度感知自然、提 升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五感制图项目,学生不仅创造了一份充满生命 力的立体地图,更重新定义了"观察"的维度——让自然不再是冷冰冰的 坐标,而是由万千细微感知交织成的生命网络。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 或许会在某个孩子心中种下未来生态学家或环境艺术家的种子。
活动目标:
1. 多维度感知自然:突破视觉主导的观察方式,培养对声音、气味、触 感的敏锐觉察力。
2. 跨学科学习:结合地理制图、生态知识、艺术设计与科学记录方法。
3.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工与信息整合,完成集体创作。
4. 环境情感联结:建立与自然环境的深层情感联系,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5. 创意分享:提升学生表达能力,锻炼语言组织与口头表达,增强自信 与流畅度。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深刻理解团队共同努力价值,加强与队 友合作默契。
空气温度湿度测量、水质检测
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温湿度测量和酸碱度测试,是一个将科学知识与 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趣味项目,助力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气象与环 境化学的认知,全方位提升科学素养。通过这个研学实践项目,学生不 再只是从书本上获取理论知识,而是用手中的仪器真实触摸到环境的微 妙变化,让抽象的气象与化学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数据和结论,从而构 建起对自然环境更精准、更深入的理解。这种实践探索的学习模式,也 许会为某个学生打开未来投身气象学或环境科学研究的大门。
活动目标:
1、科学感知环境:借助专业测量工具,精准捕捉空气温湿度及酸碱度的变化,培养对环境因素的敏锐感知。
2、知识融合运用: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知识,理解温湿度与酸碱度的原理,掌握测量与测试的科学方法。
3、实践操作能力:亲自动手操作仪器,学会数据采集与分析,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环保意识培养:通过对环境指标的了解,增强对空气质量和生态平衡的关注,树立环保理念。
5、成果交流分享:清晰阐述实验过程与结果,锻炼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体会团队交流协作的重要性。
西柞高速公路的贯通,使西安至柞水的行车距离缩短为64公里,行车用时只需半个多小时。
1、乘车路线:在西安城南客运站乘坐柞水方向的班车,早班车为早6:00,每20分钟一趟,票价28元,到柞水县汽车站后,转乘柞水至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公交车即可,票价9元。
2、自驾路线:(西安方向)从西安上绕城高速,经包茂(西康)高速过秦岭终南山隧道至营盘出口左行5公里即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全程约60公里。
门票信息:成人票:90元
特殊群体预定标准:
①半票:身高1.20--1.40(含1.40米)的儿童;年满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65岁以下的老年人;学生持有效学生证件均享半票优惠;
②免票:残疾人;现役军人(含军校学员);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凭相关证件);身高1.20米(含1.20米)以下的儿童;
③有导游资格证的可凭导游资格证免费进入景区。
费用说明: 门票包含:陕西牛背梁森林公园参观游览票; 自费项目详见景区公告。
门票提醒:景区游览时请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请自觉维护景区卫生。
开放时间: 08:00~18:00
最佳旅游时间: 6月-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