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周原是周朝发源地和周文化起源地。体验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魅力。周公庙是周文化的代表,其礼乐制度强调人的德行,对后世文化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周文化景区提供多元化研学课程,吸引众多学生。召公勤廉教育基地展示甘棠文化,成为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岐山县周文化景区以中华周文化展示与传承为核心,是国内首家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周文化展示体验旅游核心目的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囊括周公庙、凤凰山和周城三大板块。项目依托周公庙遗址等周文化资源,形成了集周文化体验、历史古迹参观、文化创新展示、亲子休闲游乐、文化演艺互动、特色民俗民风体验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型综合景区。同时,周原索道飞架南北,将这一城、一庙、一山紧贯通接,是近年来周礼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核心目的地。
岐山周文化景区,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以中华周文化展示与传承为核心,以“天、地、人”为主要轴线,形成中轴文化展示区、周王室、百工坊、诸子百家园、封神乐园、奇幻树屋亲子乐园六大主题区。
重点研学课程:寻梦周原文化·乐游文明之源,寻觅周人印记·传承礼乐文明,探觅西岐古都·解锁周原文化。
礼乐天下,以德治国
位于岐山县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坐北朝南,傍山而建,古木参天。经历代修葺、扩建,周公庙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关中地区最大古建筑群,总面积62万平方米。
建立周王朝后,周公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以夏商两朝制度为镜鉴,制定了一套礼乐制度,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强调人的德行,主张明德慎罚、敬德保民,是周文化的精髓,对后世中国文化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庙内的很多展板都记录着周朝“以德治国”的故事。
在研中学,在学中做
观周代迎宾,着华服、行周礼、颂周公,感知青铜文化,体验香囊制作……通过习周礼、赏古建、话历史,学生们沉浸式开启可游、可看、可思、可学的文化之旅。周文化景区依托深厚的周文化历史文物资源,设计推出多个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精品研学课程,获得了众多校区和研学旅行社的肯定,2019年被评为陕西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漫步中轴文化展示区,看周人迁徙之路,仿佛穿越回三千年前的时光;走进周文化数字博物馆,在现代科技中感知周代历史发展脉络。周文化景区已形成集历史古迹参观、文化创新展示、亲子休闲游乐、演艺互动娱乐、特色餐饮体验于一体的多元化大型综合景区。
甘棠遗爱,泽被千秋
召公,周文王庶子,相继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一生勤勉不辍,心怀苍生,将周王朝的事业推向辉煌。召公管理周的西半部时,经常巡视办公、体察民情。为避免打扰百姓,他轻车简从,每到一地,便找一甘棠树下搭建临时草舍,日夜办公,听讼断狱,排忧解难。召公离世后,民众就把甘棠树当作其清廉贤明、德政爱民的化身来敬拜,并歌之咏之(《诗经·召南·甘棠》)。从此“召公棠”成为一个典故,“甘棠遗爱”也成为成语,代代相传,形成了极具独特内涵的“甘棠文化”。
召亭“甘棠遗爱”勤廉教育基地位于岐山县凤鸣镇召亭村,包括召公祠、甘棠树、碑廊等文化遗存,是岐山县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自开园以来,“甘棠遗爱”廉政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培训350多期,两万余人次,基地已成为学习廉政知识、培养廉洁意识、陶冶道德情操和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阵地。
2018年6月,岐山周文化景区顺利通过评审,被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等部门确定为全省首批62个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取得了认可的研学旅游资质,具备了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的条件和资格。按照“品牌引领、基地支撑,内联外引、提质扩量”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研学实践教育产品建设,以景区建成的周代凤雏宫殿遗址复原、周礼学堂、考古体验、周代百工坊游览、诸子百家园先秦文化园、亲子儿童探索乐园、周文化数字博物馆、军事参观区及周公庙凤凰山遗址古建筑游览等特色研学旅游产品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各类展陈了解周代的礼乐文明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并通过对周代历史发展和古代先贤的杰出智慧,来进一步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
2019年7月,在开展的陕西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课程评选中,岐山周文化景区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课程荣获首届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课程(初中组)一等奖。景区不断创新思维,主动出击,拓展渠道,推动研学旅游活动稳步提升,形成了特色品牌。
【 缘起·源流 】
“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地处黄河流域关中平原西部的岐山古称“西岐”,是周室肇基之地,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传承着优秀的中华文化。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周人崇礼,与岐山这片人杰地灵宝地的滋养密不可分。三千年前,“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历经百年,艰苦创业,开创了西周盛世。西周文化在此积淀深厚,不仅有《周易》《诗经》及礼乐文化等精神文化方面的遗产,更有古公亶父、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等在此开创西周伟业,制礼作乐、隆礼重仪,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基业,为后代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周文化。
这里物华天宝,文物古迹众多。县境内各类文化遗址遗存多达900余处,国保级单位4个,省保级单位13个。尤以周文化遗址遗存居多,有着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历史资源优势。
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许多的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都与岐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渊源与联系: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等都出生于此;周公在此运筹帷幄,制礼作乐,为周室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的许多故事就在这里发生。
这里是中国出土周代文物最多的地方。岐山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历代出土的国家级文物如毛公鼎、大盂鼎等近400件,现存于岐山博物馆的周代文物多达十多类3510多件。
这里遗址考古发现成果辉煌。2004年以来,考古发现了周代墓葬群、夯土墙,发现了以大型墓葬为主的西周最高等级的墓葬群38座,发现了中型墓葬群200余座。出土的各类青铜器、玉器、甲骨、石质乐器、瓷器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特别有周公家族聚集地凤凰山遗址、周王室家族宗庙及王室贵族聚集地周原遗址、西周非姬姓贵族家族聚集地赵家台遗址及青铜器、玉器等众多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遗址遗存。
岐山也是周文化的传承地。几千年来,以“礼、仪、德”为精髓的周文化,润物无声地伴随着一代代西岐儿女繁衍生息,激励着一代代西岐儿女建功立业。
【 毕至·咸集 】
第五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深入探讨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文化社会治理理念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借鉴,从而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增强文化自信。
“希望大家通过两天会议,能够增进学科间的学习,相互渗透,推动周文化研究工作,为岐山、为宝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开幕式上,宝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宏斌说。
“周公德治思想探析”“周公德政思想及其对孔子的影响”“周公‘治道’思想及其对孙子兵法的重要影响”“周公礼治的现代诠释与转化”……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实践,发表各自见解,碰撞思想火花。
“岐山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挖掘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民族瑰宝,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岐山县委书记杨鹏程说,“我们将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更加坚定保护、传承、弘扬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的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将周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推陈出新、为我所用,让周文化熠熠生辉、生生不息!”
【 破势·出圈 】
一直以来,岐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挖掘周文化资源、弘扬时代精神作为历史使命,高度重视周文化的传承、发扬和活化,除了高规格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还围绕周文化做了一系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周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高点谋划,全面推进。围绕“做活周文化,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这一目标,岐山县编制了《岐山周文化景区总体规划》《岐山周文化景区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等规划,制定印发《岐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岐山县做活周文化工作实施方案》和岐山县年度《做活周文化工作要点》等文件,突出“以文促旅、以文融城、以文化人”三大主题,围绕各类创建任务,全面升级发展结构,优化区域布局,规范市场运作,提升品牌影响,为做活周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引领,成效显著。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岐山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累计投资6000万余元,全面建成周公庙、召亭“甘棠遗爱”廉政教育基地等周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投资8.8亿元建成了岐山周文化景区,投资4.4亿元建成了太平塔文化旅游街区,为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载体丰富,特色突出。岐山县充分利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机遇,积极开发周文化主题旅游新业态。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岐山县周文化旅游季启动仪式,新推5条精品旅游线路,精心编排《封神演义·炫战》《鬼方之战》《风云周原》《甘棠清风》《寻根周原》等剧目,让大众再次领略周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年以来,拍摄的“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主题专题宣传短视频36期次,累计发布短视频100余条次,美文50多篇,点击量和阅读量超30万次,进一步提升了周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羲皇故里天水强强联手,重点打造《周易》体验产品,形成《周易》观光旅游产品和《周易》体验产品的相互补充。同时,做好与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协作,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发展的拳头产品和旅游名片。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实施周原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工程,打造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
“今与古,一脉延。提素质,德才兼。曲虽异,却同源……”如今,走进岐山县城关小学,天真活泼的孩子正在背诵学校创作的《新三字经》,听着琅琅读书声,三千年前的周礼之光清晰出现在眼前……“做活周文化”以岐山之名振兴中华礼仪之乡,真正让千年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