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作坊小镇
中坝作坊小镇
首页 > 陕西研学基地 > 安康
中坝作坊小镇概况

想体验今天的世外桃源,来中坝作坊小镇研学旅游吧!今天的中坝作坊小镇研学,同学们将看到村民们依然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中坝作坊小镇,一个隐秘在陕南秦巴山中的一个原始村落。距离县城23公里,横卧于后柳水乡和中坝大峡谷两座景区之间。北依秦岭,南傍汉水。千百年来,淳朴善良的中坝人,就在这里春耕秋收,渔猎采茶,兴桑养蚕,缫丝织布。光阴荏苒,岁月穿梭,勤劳的中坝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息繁衍,生生不息。

历史上,中坝作坊小镇研学基地有多家油坊、酒肆、铁匠铺等传统作坊。很多村民对此不仅有清晰的历史记忆,还继承了多种传统技艺。2016年,中坝村村民陈国盛统一租赁小镇店铺,成立了巴人文化旅游公司。按照“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思路,建成以秦楚农耕文化为代表的72个传统手工艺老作坊,并引入公司制、合作社等。他们一方面聘请当地优秀手工艺人到作坊工作,或签订生产合同按产量提供薪资;另一方面寻访省内外优秀非遗传承人进驻中坝作坊小镇,进行非遗展示展演和产品销售。游客在一个个作坊内,可以体验麻糖制作、古法榨油、草鞋编织等的制作过程,沉浸式体验感强。同时,小镇还建设了“石泉庖汤会”“鬼谷子传说”等传承基地,引进李佩今等地方文化名人成立非遗工作室等,通过多种手段打造出集技艺类非遗传承传习、研究研学、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传承链”“产业链”和“服务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优势在于,它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互动性,走马观花只会留下遗憾,动手体验才能领悟妙趣的真味。然而仅仅单枪匹马地赏玩还不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体验者之间通过合作、模仿和竞赛,会使文化的感受性与同理心成倍增长。这正是陈国胜的创立小镇的一个初衷:让珍贵的非遗手工艺被保留下来、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手工艺的质朴匠心。

中坝作坊小镇研学亮点

中坝作坊小镇将陕南山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年俗活动吃“庖汤”引入其中,这项特色活动让中坝作坊小镇研学旅游更有内涵。恢复了传统百桌吃庖汤习俗及说菜、酒歌等礼仪。“汉水庖汤会”是石泉县依托陕西省级非遗项目“石泉庖汤会”打造的以地方汉水文化和年俗为主要内容的品牌文化旅游活动。同时,融入“采莲船”“打连钱”等传统舞蹈,增加“石泉火狮子”“花鼓坐唱”等表演项目,策划推出了古装快闪、歌王选拔赛等具有现代感的文化活动,让“庖汤会”成为跨年文旅盛会。与此同时,农产品展销、非遗集市、自行车骑行赛等活动迭出,创造了旅游活动“冬季不冷”的“中坝现象”。

此外,为推进中坝作坊小镇研学产业发展,小镇依托各作坊、陈列馆等,以省内大专院校学生和市县中小学生为主要客群,常态化举办非遗手工技艺研学活动。通过“看、学、做”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课程内容,增强研学活动的持续性、体验性和示范性。如今,中坝作坊小镇已成为全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中坝作坊小镇可安排活动

石头画

石头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绘画方式,以石当纸,点石成画,人物鸟兽鱼虫,植物花卉风景,各类题材都可入画。在石头上画画,是件很神奇的事情,河边平平无奇的石头,在画笔下都栩栩生辉,快看,这是我们的成品!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功底,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画在了石头上

陶艺馆

顺着路走,你会发现陶艺馆,作坊里正好有人在制作泥胚,安静的在那里用手制作出各种造型,让人忍不住的想去尝试一下。陶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陶泥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越是充满童趣的美。陶艺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为哪怕完成一条粗线,也要经过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说完成一件小作品了。

编草鞋

来到皇叔草鞋,在老板的讲解,同学们跃跃欲试的上手体验:先把绳子绑在腰上,这可以使腰部更好的发力完成的更好,取一缕草,编的时候要把草搓一下然后一股接一股的编,看到草少时要加草,从最底部加。以前总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小的时候,鞋子都是自己用草编的,我一直都很好奇到底是如何编的,这次我们也体会到啦!

活字印刷

先用油墨刷子粘些墨水,在模具上反复刷,刷余后放上一张纸,用拓印回盘在纸上按压,按好后把纸取下完成(注:放纸时只能放一次不能调整位置,不然就作废了)活字印刷术是一种技力活,没控制好墨的用量,你就失败了一半。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中坝作坊小镇常见问题

中坝作坊小镇庖汤会是什么?

中坝作坊小镇庖汤会,是石泉文旅的一个金字招牌。2018年5月,石泉庖汤会正式获批为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石泉三项省级非遗项目之一。庖,古汉语是指厨师,庖汤,即厨师调制的菜肴。自明代以来,湖、广、川、粤、渝、晥等各地移民来此定居,石泉县便成为了移民集聚区。每逢年关杀过年猪,都要把乡里乡亲请到一起摆上几桌,交流感情的同时,也寄希望于未来。当地人将这一民俗叫喝庖汤。“我是庖汤宴民俗的挖掘者,也是这个项目的传承人。”陈国盛对记者介绍说。陈国盛记得,小时候石泉农村过年前,有一种菜式叫四大六小,于是,便找老人们打听。弄清楚了这里头的讲究,陈国盛便赋予它一种新的文化元素,叫六的建制,八个凉菜,六个炒菜,然后六大蒸碗、六小蒸碗。吃的时候有人唱菜。唱菜礼仪,不仅仅把饭做好摆上桌就让人吃,还要按一定的流程吃,不仅吃出美味更要吃出文化,体验整个过程是关键。

2019年的石泉县第八届“汉水·庖汤会”旅游文化活动在陕西安康石泉县中坝作坊小镇内盛大开幕,该活动持续六天。开幕式上,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致辞,充分肯定了石泉汉水庖汤会这项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自2012年以来,石泉县将“汉水·庖汤会”打造成一个“挖掘石泉年俗,推广汉水文化,发展石泉旅游”的品牌。中坝作坊小镇建成后,石泉的庖汤宴便移师于中坝小镇。“长条板凳摆四方,东西南北都坐上;今日中坝庖汤会,酒席设在街中央;上席坐的福禄寿,下席坐的财源广;左边坐金榜题名,右边坐幸福安康。朋友们,坐定当,帮忙的,酒菜上。”长街中央的师傅,大声呼喝的正是石泉招呼宾客的传统礼仪——说酒礼。

庖汤会持续到晚上,小镇还有火狮子表演。“石泉火狮子”作为民间舞蹈,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狮有文武之别。文耍时,引狮郎手执绣球,武士打扮,侧翻入场,以绣球逗引狮子,动作以模拟狮子生活习惯为主,如表演舐毛、搔痒、打滚、翻动、欢跳亲昵、护抚幼狮、与幼狮逗趣玩耍等动作,以表现狮子灵巧温顺性格;武耍时,引狮郎手执绣球,不等狮子摆,耍一个鹞子翻身,纵身跃上狮背,然后进行各种翻滚动作,犹如武士和狮子一场恶斗。主要表现狮子威风八面,气大势雄的特点,如表演跳跃、跌扑、登高、腾轻、踩高、搏斗、梅花桩。还有“撞三关”,一是过独木桥,二是登高摘绣球,三是撞烟花火海。

上一篇:牛蹄岭村战斗遗址 下一篇:天宝梯彩农园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