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
首页 > 陕西研学基地 > 榆林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概况

一群平均年龄18岁的花季姑娘,在荒漠大风中培绿、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谱写了“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女子民兵治沙连秉承“红色旅游,寓教于乐”的理念,打造了一处综合性红色生态观光旅游景区,以此记录时代传奇、弘扬治沙精神。展读大漠传奇,游赏沙漠绿洲,聆听生态颂歌。

榆林市榆阳区大漠军旅文化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投资建设并对外开放,先后投资建设了营房65间,可入住人员800名基地餐厅2000平米可同时容纳1200人用餐。

基地有负责研学旅行工作的专业教官6名,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工作主要负责人2名,研学活动组织和生活服务保障人员多名。基地全力打造更加优秀、更加完善的研学场地、环境设施及保障条件。基地还拥有5间功能齐全的多媒体会议报告厅,可同时容纳100余人举行活动。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研学亮点

场地设施

真人CS野战基地
歼10战斗机
加农炮
移动雷达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可安排活动

活动介绍

民兵治沙展览馆讲解

民兵治沙展览馆讲解

种植志愿树

午餐—饭前感恩词

参观林业展览馆

遇匪场景模拟

重走“长征路”

橡筋飞机制作

枪械体验

野炊体验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常见问题

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省不扣村(区女子民兵治沙连)

先秦时期,榆林古长城以北“沃野千里、庄稼殷实、水草丰美、牛羊塞道”。隋唐后,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垦荒,这里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沙漠大肆南侵。到解放前夕,流沙不仅越过了长城,而且迫使榆林城第三次迁移。资料显示,近百年来,流沙吞没的农田、牧场达1OO多万亩,6个城镇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科学家测算,如果依照沙丘的推进速度,再过5OO年,沙丘将淹没中华民族文物史上一颗古老的念珠——西安。

40多年前,榆林以西75公里处与内蒙古乌审旗接壤的榆阳区补浪河乡沙丘连绵,除了星星点点的骆驼刺,近百公里的风沙线上,几乎见不到一丝绿色。“刮风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黄沙压地又埋房,沙进人退走他乡”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1974年5月,在党中央、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青年听从党的召唤,开赴风沙肆虐的补浪河大水湾黑风口,组成“长城姑娘治沙连”,开始与风沙搏斗,治沙造林,在毛乌索沙地南缘上演了一部由女民兵担纲主演的大漠变绿洲的时代传奇剧。

年年春秋要栽树,岁岁春秋风沙吼。每年的春秋两季是造林的好季节,也是风沙最狂虐的季节,刀子似的西北风一刮就是三、四个月,随风卷起的黄沙打在人脸上,扎针似的难受。沙柳,根深须长,生命力强,成活率高,是风沙的劲敌。治沙连把栽沙柳作为每年春秋两季治沙造林的中心任务,坚持不间断。在栽沙柳过程中,姑娘们历尽艰辛。沙柳苗要到40华里外的内蒙巴音柴达采购。没有交通工具,姑娘们就用双肩往回背。起伏不平的沙丘地平常都不太好走,更别说姑娘们是负重前行。常常是狂风一吹,人跟着背上的枝条一起摇晃,每挪动一步都非常艰难,常常是走两步退一步。有时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来歇歇继续往前赶。头天采回的苗子,第二天就要往下栽。栽沙柳时,不时有黑风刮来,姑娘们就躲到沙湾里,衣服一撩蒙在头上,唱起百听不厌的信天游:清早起来野雀喳,远路的朋友捎来话;野雀落在电线杆,捎话容易见面难……

上一篇:榆林中能文化创意产业园 下一篇: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